致癌物超标,这种饰品千万别戴!
近期,湖北武汉的胡女士网购了一条标称“明星同款 925银”的项链(售价199元),洗澡、睡觉都没摘过。然而从7月下旬开始,其颈部反复出现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被诊断为“首饰性皮炎”。罪魁祸首正是这条长期佩戴的项链!
近期,湖北武汉的胡女士网购了一条标称“明星同款 925银”的项链(售价199元),洗澡、睡觉都没摘过。然而从7月下旬开始,其颈部反复出现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被诊断为“首饰性皮炎”。罪魁祸首正是这条长期佩戴的项链!
这一数据来自2024年国家药监局针对化妆品专项抽检的公告,公布后引发广泛关注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产品大多通过非正规渠道售出,甚至长期出现在家庭日常护理中,却鲜有人真正了解其健康风险。
2025年8月11日,欧盟法院终审做出判决,决定维持2022年11月的裁决,正式撤销“特定粉末状二氧化钛”的致癌物质分类。这一审判结果,意味着近年来有关二氧化钛的“致癌”争议终于尘埃落定。
饭桌上总有人一边夹着牛肉一边感叹:新闻说红肉是致癌物,是不是以后牛羊肉、猪肉都得少吃点了?不少人看到“红肉被列为致癌物”更不敢下筷,尤其是家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,顾虑更是加倍。其实,这个话题里,存在不少让人误解的“真相与谣言”。牛肉、猪肉、羊肉,在中国人的餐桌上
先来一张黄曲霉的图吧,略似苔藓,周边看着还挺可爱的,谁能想到它竟然会产生超强毒素——黄曲霉毒素。
但谁能想到,这些看似美丽的银饰背后,却隐藏着让人触目惊心的健康隐患。
8月12日,央视再一次提到了“9.9假银饰致癌物超标1179倍”的话题,引发全网的高度关注和热议。
如果有人告诉你,你耳朵上戴的那对闪亮小耳钉,可能含有致癌物,还超标上千倍,你会是什么反应?
去年,科学家在悉尼的自来水中检测出一类被称为“永久化学物”的有毒物质,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广泛担忧。
厨房飘出的饭香,孩子在客厅里咯咯笑,阳台上晒着刚洗的衣服,一切看起来岁月静好。可谁能想到,在看似温馨的家里,却藏着几位“不速之客”,天天陪着你,还可能偷偷把健康“啃”走。
在日常生活中,几乎家家户户都可能藏着几个“隐形杀手”,它们披着美味、传统、健康的外衣,却悄悄威胁着全家人的身体。
在中国南方地区,特别是湖南、广东等地,槟榔的身影随处可见。无论是大街小巷,还是每个小超市最显眼的位置,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槟榔包装。在不知不觉中,槟榔已然成为一种社交与休闲的“必备品”。
很多人买的耳环,戴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耳朵痒的情况,本以为自己可能是过敏体质,可偏偏没想到,竟然会被耳环“背刺”。
在中国南方,尤其是湖南、广东等地,槟榔随处可见。大街小巷中,常能看到人们边走边嚼,几乎每个小超市最显眼的位置,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槟榔包装,潜移默化中,槟榔已经成为一种社交和休闲的“标配”。
在中国南方,尤其是湖南、广东等地,槟榔随处可见。大街小巷中,常能看到人们边走边嚼,几乎每个小超市最显眼的位置,都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槟榔包装,潜移默化中,槟榔已经成为一种社交和休闲的“标配”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
这年头,吃个饭都得长个心眼。你说咱辛辛苦苦买点看着干净的鲜面条、白白嫩嫩的饺子皮、晶莹剔透的馄饨皮,想着图个方便,回家一煮热气腾腾,香喷喷的,结果呢?
硼砂,化学名称四硼酸钠,是一种白色结晶状粉末。它在工业上的用途非常广泛,用于制造玻璃、陶瓷、清洁剂,甚至有一定的杀菌防腐作用。但在食品中添加硼砂却是被明令禁止的行为。
有一位叫做“有猫饼工作室”的UP主,总会用3D打印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。2024年10月份,这位UP主使用一种可以变色的3D打印线材,打印出了这只“烤鸭”。
“粉饼上的霉斑像黑色的蛛网,一打开包装就闻到刺鼻的霉味,差点吐出来!”7月25日,深圳消费者陈女士在开市客(Costco)购买的麻六记酸辣粉,让她对“网红爆款”的信任彻底崩塌。这款生产日期为2025年6月16日的产品,粉饼表面布满疑似黄曲霉素的霉斑——这种强致